疫情之下,52.8%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国跨境电商逆势增长的新标注。
测算显示,中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整体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2020年全球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2.7万亿元,今后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逆势高速增长
万亿级市场空间可期
在全球外贸整体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的进出口额逆势增长52.8%,达到1873.9亿元,成为我国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近日发布的《跨境电商蓝皮书: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机遇期,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2800亿元,继续实现跳跃式增长。市场分析同时指出,在统计口径之外,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早已超过万亿水平。
不只中国市场高速增长,全球范围内的跨境电商空间也在迅速打开。《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2.7万亿元,今后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eMarketer监测显示,到2023年,全球网络零售额将达到6.5万亿美元,在全球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22%。分析认为,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消费的重要方式,发展还在起步阶段,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待挖掘。
利好集中落地
带动行业更快发展
市场的集中爆发,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今年以来,我国推出了多重举措推进跨境电商发展。
上半年,国务院新批复成立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总数扩大到105个。随后,海关总署新增9710、9810两个监管代码,分别对应跨境电商B2B和海外仓模式。
1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又进一步打开了市场增量空间。数据显示,2019年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约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
RCEP框架内,商品关税和投资门槛降低、资金融通便利化、跨境数据流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的一致化等将进一步促进线上市场要素流转,从而激发巨大市场潜力释放。
积极创新探索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快速崛起的市场叠加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坚定了各地发展跨境电商的信心。
遍布全国的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各类保税区以及海南自贸港等创新门户都在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其中,跨境支付探索、电商平台发展、跨境物流建设等成为探索重点。
各项建设的推进将使产业链上下游同时受益,对整个行业发展将起到协同推动效应。随着跨境电商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渗透率将越来越高,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未来伴随全球物流、支付、贸易便利化条件持续改善及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跨境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期。